新闻中心

固态电池全面分析——必经之路,2020准固态,2025全固态

日期:2018-09-13 点击次数:3323

固态电池全面分析——必经之路,2020准固态,2025全固态

 史晨星 史晨星 1周前


1. 基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固态电池已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分类:液态/凝胶态只含有液体电解质,半固态(Half solid)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10%准固态/类固态(Nearly solid)液体电解质质量百分比<5%全固态(All Solid)不含有任何液体电解质。


3. 电解质:准固态电池将以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为主,薄膜固态电池以氧化物复合电解质为主,全固态电池以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为主。


4. 产业化:2020 年前采用高镍正极+准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实现 300Wh/Kg,2025 年前采用富锂正极+全固态电解质+硅碳/锂金属负极电池实现 400 Wh/Kg,2030 年前燃料/锂硫/空气电池实现 500 Wh/Kg


电池发展必经之路


1. 九大优势:安全性能双提升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正负极和固体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体,所有材料都由固态材料组成的电池。



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有 7 大短板

 


固态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实现了安全与性能双提升


1)目前安全性*高



2)能量密度


一是电压平台提升,负极金属锂,正极高电势材料,电化学窗口 5V 以上


二是减轻电池重量,电极间距可以缩短到微米级,内部串联后简化电池外壳及冷却系统模块,提高系统能量密度


三是材料体系范围大幅提升,对于锂-硫电池,可阻止多硫化物的迁移,对于锂-空气电池,可以防止氧气迁移至负极侧消耗金属锂负极。


值得特殊说明的是,如果不改变现有正负极体系,单纯把液体电解质更换为固体电解质,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能量密度的。



3)循环寿命长

4)工作温度范围宽



5)薄膜柔性化



6)回收方便



7)可快速充电

液态锂电池于过度快充时会产生「枝晶」,引发电池短路而起火爆炸的危险,理论上固态锂电池则可避免此危险发生,当然目前还只是理论。


8)多功能封装



9)生产效率提高

 

2. 电池发展必经之路

 

按照《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技术目标,2020 年锂电池能量密度到 300 Wh/kg,2025 年能量密度达到 400 Wh/kg,2030 年能量密度达到 500 Wh/kg。

 

基于高镍三元+硅碳负极材料,现有体系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难突破 300 Wh/kg。

 

 

鉴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固态电池已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认为,2020 年前高镍正极+准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实现 300 Wh/Kg,2025 年前富锂正极+全固态电解质+硅碳/锂金属负极电池实现 400 Wh/Kg,2030 年前燃料/锂硫/空气电池实现 500 Wh/Kg,核聚变电池是人类社会终极能源方式,详情请参考上篇文章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固态风口,核能终结!


3. 下游应用


根据结构设计的差别,全固态锂电池可分为薄膜型和大容量型

 


技术路线: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


3. 技术原理

 

传统的液态锂电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极,中间为电解质(液态)。而锂离子就像**的运动员,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在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运动过程中,完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固态电池的原理与之相同,只不过其电解质为固态,具有的密度以及结构可以让更多带电离子聚集在一端,传导更大的电流,进而提升电池容量。



4. 电解质


电解质材料是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核心,电解质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固态锂电池的各项性能参数,如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应满足以下要求:

 

  • 室温电导率 >10^(-4) S/cm

  • 电子绝缘(Li+ 迁移数近似为 1)

  • 电化学窗口宽(> 5.5V vs. Li/Li+)

  • 与电极材料相容性好

  • 热稳定性好、耐潮湿环境、机械性能优良

  • 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合成方法简单

 

目前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类材料: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

 


5. 聚合物高温性能好,率先实现商业化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由聚合物基体(如聚酯、聚酶和聚胺等)和锂盐(如LiClO4、LiPF6、LiBF4等)构成,锂离子以锂盐的形式「溶于」聚合物基体(「固态溶剂」),传输速率主要受到与基体相互作用及链段活动能力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聚合物离子电导率高,容易成膜,*先实现了小规模商业化生产。


目前量产聚合物固态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材料体系是聚环氧乙烷(PEO)

室温电导率一般在 10^(-5) S/cm




PEO 的氧化电位在 3.8 V,钴酸锂、层状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等高能量密度正极难以与之匹配,需要对其改性;其次,PEO 基电解质工作温度在 60~85℃, 电池系统需要热管理;再次,倍率特性也有待提高。


目前聚合物室温电导率较低以及较低的电压其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仍有限制。

 


6. 氧化物循环性能良好,适用于薄膜柔性结构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按照物质结构可以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类,晶态电解质包括钙钛矿型、NASICON型(Na快离子导体)、石榴石型、LISICON型等,玻璃态(非晶态)氧化物的研究热点是用在薄膜电池中的 LiPON 型电解质和部分晶化的非晶态材料。

 


氧化物晶态固体电解质化学稳定性高,部分样品可以在 50C 下工作, 循环45000 次后, 容量保持率达95%以上。

 

氧化物的低室温电导率是主要障碍,目前改善方法主要是元素替换异价元素掺杂


  

LiPON 是全固态薄膜电池的标准电解质材料,并且已经得到了商业化应用。



7. 硫化物电导率*高,是未来主要方向


硫化物主要包括 thio-LISICON、LiGPS、LiSnPS、LiSiPS、Li2S-P2S5、Li2S-SiS2、Li2S-B2S3等,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10-3~10-2 S/cm,接近甚至超过有机电解液,同时具有热稳定高、安全性能好、电化学稳定窗口宽(达5V以上)的特点,在高功率以及高低温固态电池方面优势突出。

 


相对于氧化物,硫化物由于相对较软,更容易加工,通过热压法可以制备全固态锂电池,但还存在空气敏感,容易氧化,遇水容易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问题。



8. 电极材料:固固界面问题


电解质由液态换成固体之后,锂电池体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的固液界面向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界面转化,固固之间无润湿性,界面接触电阻严重影响了离子的传输,造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内阻急剧增大、电池循环性能变差、倍率性能差。

 


正极材料一般采用复合电极,除了电极活性物质外还包括固态电解质和导电剂,在电极中起到传输离子和电子的作用。

 

负极材料目前主要集中在金属锂负极材料、碳族负极材料和氧化物负极材料三大类,其中金属锂负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低电位的优点成为全固态锂电池*主要的负极材料之一。

 


9. 工艺路线:基于目前电池工艺改进

 

相对液态电池而言,性能更**的固态电池结构更简单,核心构件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

 



至于生产成本,目前远超三元、磷酸铁锂等主流电池,但随着产业化的进程,凭借结构简单这一天然优势必会使制造成本低于目前主流电池。

上一篇:双剑合璧,硅-碳负极材料将大显神通
下一篇: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西安签约